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项 1840年前 英国不法商人企图摆脱中国法律约束,在华获取治外法权,但未能如愿。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五口地区与中国人发生纠纷时,英国人由英国领事馆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人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处理。 1843年后 各国纷纷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最惠国”条款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 1904年 英国在上海设立了高等法院。此高等法院用来管理上海区域的民刑初审,其他各口岸的民刑案件仍归各地领事裁判,但如遇到重大案件,则须上海高等法院办理。 1919年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要求,要求各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但是没有得到与会各国的同意。 1921-1925年 中国与德国、奥地利先后订立新约,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1928年 日本拥有的领事裁判权期满,但是日本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旧约。 1942-1943年 美、英基于共同作战需要,表示愿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分别与美、英交涉,订立取消两国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论题:列强在华获取领事裁判权,侵害中国司法主权。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使英国获得了五口地区的领事裁判权,而后各国通过“片面最惠国"条款,先后获得这一特权,领事裁判权扩大。英国在华设立高等法院,分类审理案件,领事裁判权走向体系化。列强在华获取领事裁判权的过程,也是中国司法主权被不断侵害的过程。示例二论题:中国利用国际形势,积极谋求废除领事裁判权。论述:一战后,中国利用成为战胜国的时机,取消了战败国的领事裁判权,但国力微弱,多个战胜国反对废除旧约。二战期间,中国成为重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列强出于团结中国反法西斯的需要,最终撤销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过程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灵活利用。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