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南方的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成都是和扬州一样齐名的大都市。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到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开始突破,出现了坊市混杂的局面,商人只要纳税,可以随处开设铺店,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这些商业场所往往与居民区杂混交错。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城市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形成三大商业经济区;出现了商业大都市;国际贸易发达;柜坊和飞钱出现。 由坊市分开到坊市杂混(或坊市界限被打破)。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 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交通便利。 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