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利篇)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制度篇)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航海篇)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约27800人
的1000-1500人
265人
船数
60- 200多艘
17艘
5艘
材料四:“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五:“......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
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作用。
(2)
写出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
(3)
根据材料三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另外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有何不同点?
(4)
结合材料四、材料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目的的不同点。
答案: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科举制。
时间更早;次数更多;人数更多;规模更大。
郑和:寻找建文帝下落;宣扬国威。(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欧洲航海家:为了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或掠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