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历史与社会
题目
小东学习了《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后,将学习笔记整理如下: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笔记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签订后。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与社会 试题推荐
历史与社会 试卷推荐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十校返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县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 人文地理期末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二)(适用于浙江部分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最近更新
下列省份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江苏、河南、山东、湖南 B、浙江、福建、贵州、广东
已知loga2=m,loga3=n,求a2m+n的值.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星同学连接完实验电路,闭合开关,此时的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是_
(原创题)2011年赣州的张先生准备与几位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列不符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规范的是(
当时,解关于的不等式: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102μA=______mA=______ A
her death in 1886,the poet had become a legend in h
阅读《三峡》中的文字,完成6—10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But for your timely help, the boy ______ his life. A.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27年 B.1931年 C.193
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固体药品取用 C.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1)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简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
— will she stay here?— For .A.How soon, one hour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 . 1925 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B . 1928 年第一个五
已知椭圆,过右焦点F 做不垂直于x轴的弦交椭圆于A、B两点,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N,则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Na+、Ba2+、Cl-、
漫画中情况的存在对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的警示是 ( )A.信用卡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 B.使用信用卡要诚
设数列,,已知,,,().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证:对任意,为定值; (3)设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对任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