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法律既属于政治的范畴,又具有很强思想文化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汉书杜周传》 材料二:夏朝已经制定出了我国最早的适合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历法《夏小正》。商代不仅制定了阴阳历,并设专官掌管历法。秦时第一次颁行了全国统一的历法《颛顼历》。汉以后一直到明清,历朝都制定了历法,历代法典都特设专条对破坏或私习天文历法的行为,给予极其严厉的惩罚。这在世界法律史上是很少见的。 材料三: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西汉董仲舒以阴阳四时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大德小刑。此后,儒家倡导的“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既定政策。 材料四: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离开礼的言行,正可以纳入刑的范畴),去礼之人,刑以加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故曰取也。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通典》第一百七十卷 材料五:“《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春秋繁露·精华》.“吕步舒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史记·儒林列传》 廷尉张汤“以古法义决疑狱。” ——《汉书·儿宽传》 帝时廷尉于定国“学《春秋》,身执经,……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 ——《汉书·于定国传》 和帝时廷尉、尚书陈宠“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以宽恕,帝辄从之。” ——《后汉书·陈宠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了中国古代法制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2) 材料二中历法的发达和法律对它的确认与保护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元朝我国哪位天文学家编订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的什么历法?为了编制精确的历法,他研制了以哪一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天文观测仪器? (3) 材料三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从汉武帝开始,西汉王朝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方略?此后,历朝封建法律总体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材料四说明了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提出礼法并用、强调礼的制裁功能?具体地讲,材料中礼与刑是怎样“相为表里”的? (5) 材料五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观点对儒学的发展、汉朝的司法、儒法关系以及儒学的历史地位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 皇权至上。或答皇帝发布的诏令是法律的基本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农本主义。郭守敬。《授时历》。简仪。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儒表法里或外儒内法。三纲。 引礼入法,法与道德相互支撑。荀子。礼是积极的教化,刑是消极的制裁;礼的贯彻要靠刑强制力作保证,刑的具体运用又得靠礼的精神原则作指导。 把儒家经典作为审判的直接依据。或“以春秋决狱”有利于儒家经义的开发。对汉代政治法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以儒家经义裁决疑难案件的做法蔚为风气。一改先秦儒法两家对立的局面,使两者自然地融合起来。“春秋决狱”的审判方法实际上宣布,儒家经义具有等同于甚至高于现行法律的价值,有利于确立并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