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10年的沧桑巨变,京张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荣辱,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某历史小组开展了京张铁路沿线的考察活动。
【规划路线】出行前,组员们结合文献进行了路线的研究,并找出了拟重点考察的地点。
材料一 京张铁路告成后……(八月)十九日行正式开车礼,由西直门外开车,头站到清河镇,稍息。二站到沙河镇,亦稍息。九点四十五分到南口,其地在居庸关之南,为关沟进口处,茶会即设于此……午后先由徐尚书演说京张路之组织及其关系。
——摘编自《东方杂志》第六卷第十期《记京张铁路行开车礼事》
注:徐尚书即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
【遗址考察】穿过居庸关继续前行,一座大墓坐北朝南矗立在青龙桥火车站旁。墓东侧有一座4米高的石碑。组员摘录文字如下:
材料二 君之游美国也,年甫十二,时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我国派学生出洋之始,至光绪七年毕业始归……其充教员则为福州船政局……任汉粤川铁路督办,而以京张路工为尤著……四年而全路告成,开车之日,王公士庶及东西人士观者数万,咸啧啧叹为前古所未有。时予方任邮传部尚书,亲睹其盛事,实君生平莫大之荣誉也。
——摘编自徐世昌撰《故交通部技监汉粤川铁路督办詹君之碑》碑文
材料三
青龙桥火车站的铁路讲解图 “人(之)”字型铁路的优点是减免坡度之陡,缩短隧道长度,缺点是影响运输效率。但是在当时资金匮乏、全世界都等着看中国工程师笑话的时候,詹天佑还是迫不得已地使用了“人(之)”字线。他的根本目的,是要减少开挖八达岭隧道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 ——摘编自《筑轨京张》北京晚报官网2012年6月5日 【学以致用】实地考察结束后,组员们又开始研究京张铁路的现状。 材料四 2018年,京张铁路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标准 标准1 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 标准2 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标准3 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 标准4 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 注:摘编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材料五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京张高铁代表了当前高铁建设最高水平及建设标准和方向。这是第一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为每小时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公里的穿越高寒、大风沙地区的高铁。 ——《今日中国》2018年3月18日 京张高铁清河站的站牌沿用1906年“清河车站”的老字体
(1)
根据材料一,将A和B两处地名对应填入下图。
京张铁路局部图
(2)
结合所学,说出詹天佑出洋学习的背景。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史料的关系。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人(之)”字型铁路的优点。
(4)
从以上所有材料中选取恰当内容,说明京张铁路符合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标准的一项理由。
示例:
选择标准3
理由:京张铁路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有力回击了西方的蔑视,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以“百年之约”为题,写一段研究报告的结语,作为对京张铁路的致敬。
答案: A:清河镇;B:南口
背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互相印证。
原因:降低坡度;减少工程量;节约资金。
答案示例:选择标准1或2,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对中国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选择标准4。京张铁路勘探和施工的地质条件复杂,“人(之)”字型铁路的设计因地制宜。
体现詹天佑或京张铁路的贡献;体现京张高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