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互鉴】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通过丝绸之路原产域外的葡萄、苜蓿、胡麻等商品货物也传入中国。从汉朝以来,东罗马、阿拉伯、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历法等外来文化技艺大量涌入中国。另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逐渐传至西方,反映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西方中心】世界因15世纪90年代的新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西方国家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摘编自《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等
【努力前行】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一败再败后,……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节选自杨凯《中国梦的方向》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历史条件。
(3)
19世纪中国人在“一败再败后”,不断向西方学习,在艰难中前行。这段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交流方向是双向交流;交流内容广泛,包括商业交往和文化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国力; 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 主动学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