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某校高一开展的关于孔子的研究性活动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排演了题为《孔子——名垂千古的圣师》的历史剧,其中一幕剧情如下:孔子的两旁分别站着颜渊、仲弓、子贡等几位学生。在孔子面前的书案上堆放着一叠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在他身后的墙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四个字。孔子的学生颜渊、仲弓和子贡对“仁”的涵义不太理解。先后向孔子请教。先是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再是仲弓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是子贡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真阅读上述剧情,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该剧中编排有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错误一:书案上的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主要书写材料为竹简,唐朝才有印刷精美的书籍。(造纸术和印刷术讲出一点即可)错误二:墙上“仁者爱人”的字体——楷书。楷书字体形成于汉末。错误三:孔子对子贡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