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三:1868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了《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康有为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与其相比有何差别?说明了什么?
(2)
材料二中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3)
对比材料二,三,从领导力量、措施实施分析中日两国变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 政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差别:只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没有实行君主立宪。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目的: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帝破格提拔维新派。反映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领导力量:在中国,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在日本,改革派力量强大,掌握国家政权。措施的实施:中国各地方官托词抗命,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日本强制推行变法措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