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 “法与时移”,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①人物:韩非子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 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②人物:孙中山   【辨析历史观点】 学者观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和反复的过程。 【探究历史事件】 资料①: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资料②: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孙中山)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些省份的地主绅士和商业界的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表格中①人物到②人物的历史信息,体现了他们的政治观点怎样的变化? (2) 请列举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3) 通过对资料①②③的研读,你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从专制走向民主。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行独裁统治并复辟帝制。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政局动荡不安。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广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中国人精神面貌没有改变;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不断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历史与社会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