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 1958 年 8 月 13 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 年 8 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 9 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
材料一中的措施使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材料二中的举措使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给当时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分析这两场运动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
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地影响;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政策要符合国情,结合实际;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要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