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外阅读。 风   筝     我们小时候,要想玩风筝,当然是自己动手做。除了要弄到较轻薄的纸张,譬如桃花纸,不是太容易,其他方面,扎风筝的活儿还不算费劲。竹篾可以取自于破旧的竹椅、扁担、箩筐、篱笆等,尽量劈得薄些,刮磨得光滑些就是。再就是剪刀、浆糊上的活儿了。     为便于控制风筝,也是为着美观,我们还总是用一些可粘连的纸环,套结成两条长长的风筝尾巴。至于更艺术些的,做成像鸟、像鱼、像蝴蝶的种种形状,绘上五颜六色,那可是风筝艺人的作为了,小时候的我们没那本事,也缺少那份耐心。我们更关心风筝实际能飞多高,因此更多是讲究风筝线的好坏。     常常是不等风筝干透,我们就耐不住要拿出去放了——哈!这才是值得你大呼小叫的激动时刻!     在我小时候住的城郊九溪,秋收后到春耕之前,孩子们就在留着稻茬的空旷田野上,一阵阵猛跑,将手中的风筝一只只地放飞到天上……     田里有庄稼的季节,我们也能顺着直溜的田埂奔跑。远远望去,小小的身影淹没在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中,只见到花丛间一颗颗脑袋的黑点点滚来滚去。风筝在空中飘荡,那么高,那么远……     可也总有个把倒霉蛋,他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傻乎乎地拖在地上,一路跟着他跑,噗啦啦的一路折腾。那孩子,必是满头大汗,却说不清是跑出来的,还是急出来的。     住在城里的孩子,放风筝就没这么畅快了。除了几处广场和公园,城区里很少有空旷地方。而广场和公园,大家都往那儿去凑,人就太多太挤,风筝在空中难免“打架”。 高楼、电线、街旁的树木,这些都让风筝觉得别扭。     风筝若被电线或树枝挂住,挣脱不得,最后只得扯断线儿。碰上这种糟糕局面,小时候的我们,称它为风筝“出国”。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耐不住: 倒霉蛋: (2)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买现成的,而小时候的我们,当然是自己动手做。”这个句子让我体会到了作者之情。 (3) “我们”在空旷的田野上放风筝与城市的孩子放风筝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 通过这篇短文,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忍不住【2】运气差的人 【1】对现在孩子们不能自己动手,得不到锻炼的遗憾。 空旷的田野上,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那么高,那么远;而城区里很少有空旷地方,人太多太挤,风筝在空中难免“打架”并且高楼、电线、街旁的树木,这些都让风筝觉得别扭。 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城市富足生活的不满。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