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吊魏武帝文》序
陆机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客曰:“夫始终者,乃物之大归;死生者 , 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机答之曰:“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于朽壤,亦云数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顷离之患故乎?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已而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长算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呜呼,岂特瞽史之异阙景,黔黎之怪颓岸乎?”
观其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弧。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善乎,达人之谠言矣。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变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累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尽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违。求与违,不其两伤乎?悲夫!爱有大而必失,恶有甚而必得。智惠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 故前识所不用心,而圣人罕言焉。若乃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于是遂愤懑而献吊云尔。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云数而已矣 天命
B . 济世夷难之智 救助
C . 经国之略既远 治理
D . 学作履组卖也 编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游乎秘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 . 夫始终者,乃物之大归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 . 死生者 , 性命之区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D . 而不免卑浊之累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先假定客人提出非议,作者再对客人的非议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构思在苏轼《赤壁赋》中也有运用。
B . 本文在说理时通过“日食”“山崩”等自然现象巧设比喻,使说理形象易懂。行文时夹叙夹议,层层铺垫,逻辑性非常强。
C . 文章第二段,客人提出非议,对作者批评曹操面对死亡的糊涂做法提出质疑,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再在下文回答客人的质疑。
D . 作者认为“爱有大而必失,恶有甚而必得”,英雄人物也不能摆脱这一生死规律,所以他对曹操死前的寄情外物持批评态度。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伤 哉 曩 以 天 下 自 任 今 以 爱 子 托
人 同 乎 尽 者 无 馀 而 得 乎 亡 者 无存 然 而 婉 变 房 闼 之 内 绸 缪 家 人 之 务 则 几 乎 密 与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②智惠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答案: D
B
C
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变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
①凭着使天回转使日倒行的伟力,却不能使体内将死的生命再度振起。②智慧不能帮他拋掉他厌恶的东西(死),威力也无法法保全他贪恋的东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