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 表现:确立三级考试制度;减少考生资格的限制;严格考试程序的规范管理;注重考试内容的实用性。 进步性: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 原因: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科举制具有优越性;科举制选拔机制符合启蒙思想;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 积极意义: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借鉴。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