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四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3) 从材料三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 (4) 材料四中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5) 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答案: 治国理念:纳谏爱民、以民为本。 君臣:唐太宗与魏征(或唐太宗与房玄龄;唐太宗与杜如晦) 办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治国之策:重文轻武;积极影响: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影响:有利于民族的交融,社会的安定,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定基础。 共同之处:统治者要善于接受意见、爱惜人才;适时的改革,要有创新精神;以民为本,善于学习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