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其主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图1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 (2) 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3) 材料二中图3、图4所示人物的重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4)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分析清朝“限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6)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的认识。 答案: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事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图3: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图4: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 郑和下西洋。略 闭关锁国政策。主要原因:封建自然经济能够自给,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危害: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识:广泛交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互相借鉴;开放包容;不能固步自封。不能闭关自守.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