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将一根长导线缠绕在一枚螺栓上,制成电磁铁。他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来组装电磁铁电路。他接通电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变化。
(1)
下面四种材质的螺栓,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 )。
A . 铜螺栓
B . 铝螺栓
C . 铁螺栓
D . 塑料螺栓
(2)
在这个电路中,小明需要在①位置安装一个( )。
A . 小开关
B . 小灯泡
C . 电池盒
D . 指南针
(3)
制作电磁铁时,要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主要是为了让导线( )。
A . 出现光泽
B . 容易导电
C . 容易散热
D . 产生磁性
(4)
电路通电后,②位置处的导线中的电流怎样流动?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线画出。
(5)
电路通电后,导线下方的磁针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 . 磁针被吸在导线上
B . 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
C . 磁针从支架上掉落
D . 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
(6)
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 )发现的。
A . 牛顿
B . 爱迪生
C . 奥斯特
D . 列文虎克
(7)
“通电导线让磁针运动”的能量转化过程,可以表示为( )。
A . 电能→动能
B . 电能→动能→磁能
C . 电能→磁能
D . 电能→磁能→动能
(8)
小明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实验组别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④线圈匝数15圈15圈30圈电池节数1节2节2节吸引回形针数量16枚36枚54枚要知道“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可以选用( )的数据。
A . 实验①和②
B . 实验①和③
C . 实验①和④
D . 实验③和④
(9)
如果小明在实验中准备的回形针数量不够,可以用( )来代替。
A . 铁垫圈
B . 橡皮泥
C . 玻璃珠.
D . 泡沫球
(10)
分析比较上表中的实验②和实验④的数据,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11)
利用实验②和实验③的数据,为什么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请作出解释。
答案: C
A
B
在②位置的导线内或上方画出一个或多个“←”箭头。在磁针上方的导线上画出“→”箭头。
D
C
D
B
A
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
这是因为实验②和实验③有两个变量,无法判断哪个变量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