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的根本保证,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粟劲《秦律通论》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发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国变法的成功与此二人的独特品质息息相关。在“要不要变法”的廷议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然后以“南门徙木”一幕来取信于民。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四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
据材料一概括秦军同六国战争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
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4)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什么角度评价商鞅变法?由此得出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
答案: 胜多败少;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合乎秦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得到百姓支持;厉行法治,赏罚分明。
废分封,行县制
材料三从制度方面,材料四从人性方面。多角度评价,防止片面化;论从史出,杜绝虚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