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文献中的历史】“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年)
“责难朝鲜”发生于哪一年?“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日本的侵略野心。
(2)
【诗歌中的历史】致远披火愿同死,直撞敌舰敌惊慌。官兵俱随邓世昌,沉入碧海英气扬;为存实力李鸿章,令舰躲入威海港。孰知国土沦陷后,反作倭贼手中羊。
守将溃逃丢旅顺,两万居民尽屠亡。清廷几度调兵将,指挥不力不能挡。
——岳明阔《吊甲午战争》
举出诗歌中提到的一位民族英雄及与其有关的战役。
(3)
材料中提到的导致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4)
【图表中的历史】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航速
日军
12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12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阅读《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5)
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
(6)
【漫画中的历史】
上述三幅时政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案: 发生:1894年。企图:占领中国。形容:蓄谋已久(或蓄意挑起)。
黄海战役;邓世昌。
原因:为存实力;守将溃逃;指挥不力。
结论:中国武器装备落后。
图1《南京条约》;图2《马关条约》。变化:外国侵掠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或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无暇东顾,便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