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材料二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拖拉机42121电力107432石油32121钢55432
(1)
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3)
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特点: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措施: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历史现象: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