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看病就医是民生大事,生物医药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创新助力解决 “看病难”的问题。在深圳,通过AI导诊小程序,可以1秒精准匹配医生,直接就医、检查、取药,实现看病“最多跑一趟”;在浙江德清,“AI+医共体”助力实现“把病人留在基层”,患者可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注:AI即人工智能)
材料二:2021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12年,三明市在全国率先开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对高回扣药品进行重点监控,率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后来,三明市继续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既减轻群众负担,又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和健康发展。“三明医改”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的一项伟大创造。
材料三:近年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南京重点打造的产业地标之一。南京市出台《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措施,以加快龙头医药企业培育、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而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有持续的资金和人才保障。
(1)
根据材料一,谈谈医疗行业AI技术的创新应用有什么意义。
(2)
根据材料二,请从新时代主要矛盾角度说说国家为什么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3)
结合材料三并联系书本知识,指出国家需要为企业打造怎样的创新环境。
答案: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AI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们就医更便捷、舒适。
①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利于缓解“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①“南京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说明国家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②“要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有持续的人才保障”说明国家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③“要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有持续的资金保障”说明国家要搭建有利于创新的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