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校学习小组以中和反应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1) (认识中和反应)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用品包括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段时间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3) (探究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a.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电导率值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导电强弱主要与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种类有关。如果离子的浓度和种类发生变化,则溶液的电导率也随之发生变化。 b.BaSO4难溶于水,即在水中难电离。 c.蒸馏水几乎不导电。 恒温条件下,向20mL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甲图曲线所示。请写出Ba(OH)2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通过对甲图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 M点前曲线下降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 结合成BaSO4 B . 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 . 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浓度逐渐增大 (5) (拓展探究) 恒温条件下,向20mL一定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乙图曲线所示。通过对乙图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 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 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 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 Na+数目一直增大 (6) N点时,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7) 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下图表示乙图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填字母)。 (8) 恒温条件下,向20mL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CuSO4溶液,请你预测,溶液的电导率变化与上图中的(填“甲”或“乙”)曲线更接近。 答案: 【1】沉淀或气体或者水 【1】在烧杯中加入20mL一定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现象 【1】Ba(OH)2+H2SO4=BaSO4↓+ 2H2O A,B 【1】C 【1】H+、Na+、Cl- 【1】acbd 【1】甲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