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 (3)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①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酌情替代给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 (3)①政府应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1)题中观点不准确。  ②政府决策时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政府决策也应当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协调好人民利益,体现决策的民主性;促进公众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政治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