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丹麦地理位置简图。 材料二  丹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米左右,最高点海拔仅173米。     (1)简述丹麦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丹麦拥有众多风力电站,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风能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 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量的31.8%,德国仅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经下降到14%,而德国则略有上升,为1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 德国工业总量的激增意味着美国在海外市场上遇到了激烈的竞争,要确切说明这一经济竞争的政治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它确实使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竞争还建立起海军军备竞赛,从而又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德国人由于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                                                                                                                     ——《全球史》 (3)德国工业产量在一战前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英德工业产量比例的变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这一后果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一战时,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在这一段时间,虽然中国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仍然依附西方列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而民营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这与国家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密不可分。     (5)运用市场经济知识,说明我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6)运用内外因的观点,对比一战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 答案: (1)丹麦位于欧洲北部,纬度位置较高(大部分位于55°N以北,或位于中高纬度),三面环海(西临北海,东临波罗的海,北隔海峡与挪威、瑞典相望),南面与德国相邻。丹麦地处波罗的海的出口,是沿岸各国进出大西洋的门户,又是联系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桥梁,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2)地处西风带;地势低平;海岸线曲折等。 (3)德国的统一;工业革命。 (4)德英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两国产生矛盾;导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英德等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5)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国支持各类性质的经济形式合法地参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缺陷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需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正确引导。 (6)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一战时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但由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民营经济自身存在问题,民营经济虽有发展但仍然依附于西方列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努力,使我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