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黑暗。为了排遣胸中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诗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诗画风格形成的背景。
答案:(1)风格多样,兼具写实与写意;创作随性,张扬个性;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吸收前人多方成果,自成一派。 (2)明中叶政治腐败黑暗;八股取士的推行,统治者对士人思想控制加强;江南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江南生活世俗化趋势加强。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的信息从风格多样以及张扬个性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的信息从明清时期政治、教育、思想以及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这种题型是通过用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实质)或者概述历史事件的特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跨度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解读史料以及概括历史特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