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傻  弟 胡炜 循着傻弟爽朗的笑声,他穿过一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来到小区外那片宽阔浓密的草地上。仲秋的阳光清澈明亮,刚刚离开浓荫的他,感觉眼睛被晃花了。 揉揉眼睛,他看清楚了,动作笨拙的傻弟正在草坪上追着一个花皮球疯跑。父亲坐在草地边上,满头银发,目光只专注地追随着傻弟转动。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父亲看到傻弟的样子,竟然也像个孩子,露出一脸单纯的笑。 他走过去,坐到父亲身边。父亲侧过脸,微微点头,算是招呼,之后,又将目光转到正将皮球高高抛起的傻弟身上。 秋天温暖的阳光没有改变他阴郁的脸色。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爸,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出面帮帮我。”他掏出烟来,深吸一口,说道。话音低沉而浑浊。 “帮你什么?”父亲脸也不回。 “姓杨的那家伙,不知道连上哪根线,把已经铁板钉钉的事情给搅乱了。” “你是说单位里的事?”父亲问,语气显得轻描淡写。 “是啊,三个副职,老马年纪大了,就我跟姓杨的一直在等扶正的机会。好不容易,正职升级。本来,我任正职的事,就要水到渠成。没想到,姓杨的竟耍了诡计,让事情变复杂了。”他将烟头重重地摁在草地上,一脸深仇大恨,仿佛,他手里死死掐住的,不是烟蒂,而是那个姓杨的家伙。 “听说,上面有位管人事的领导,是姓杨的一位远房亲戚。小时候,得过姓杨母亲的照管,如今知恩图报,下了力气帮姓杨的。他的话,下面的人不能不听。”他也不管父亲是不是在听,只顾着一个劲往下说。 “爸,你也知道,我跟姓杨的一直明争暗斗。都死掐对方不放。他晓得,一旦我扶正,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我也知道,万一他当了正职,我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现在只有你亲自出面帮忙,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了。” 父亲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僵住了。父亲侧过脸来,看看一脸阴郁的他,又回头,看看天真傻笑着的傻弟,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意味深长。 “你以前的老上级刘伯,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在上面说话的份量还很重。我打听过了,只要刘伯肯出面,认认真真地给管人事的说句话,那姓杨的亲戚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 父亲侧过脸来,瞧瞧一脸阴云的他。又赶紧扭过脸去,看看如阳光般单纯快乐的傻弟,摇了摇头,之后,说了句不着边际的话,“唉,你要是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该多好呀。” 父亲的话,像火一样,深深烧痛了他。 他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不太相信这样的话竟会出自父亲口中。从小,他一直都是父亲的骄傲。每次,父亲带着傻弟,看着他在学校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长大后,每当他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父亲总会看看他,又遗憾万分地看看在一旁傻笑的弟弟,说,“唉,要是傻弟能有哥哥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 父亲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他看看父亲,又看看草地上,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疯玩的傻弟,蓦地,他觉得,头顶那湛蓝无云的天空,也变得虚幻起来了。 “爸,时间不多了,无论怎样,你都得帮我这个忙。晚了,姓杨的拿到任命书,我在他手下,只有被他活活压死的份了。”他说的是真心话。一想到平时两人之间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紧张气氛,他有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父亲又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 盯着一脸阴郁的他看了看,父亲说,别再来烦我了,那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早在退休前,我就已经厌烦透了。这些年,我更不想再去参与那种事。一想起来,就觉得烦心难受。你就放我一马,自己去处理自己那些鬼事吧。我要陪弟弟玩儿去了! 说完,父亲沐浴着灿烂的秋阳,朝着傻弟大步走去。 他的脸色更加阴沉,阴沉得像暴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父亲不愿出面,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姓杨的家伙也当不了。 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 (《羊城晚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觉得“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表现了他对儍弟的鄙视、不屑。 B.父亲不愿出面帮助儿子的真实原因是担心自己已退休,人走茶凉,即便找到退居二线的老上级也无济于事,反倒失了面子。 C.作者从日常生活截取片段,通过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中人情冷漠,小人物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在小说中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而是把主观倾向寓含于艺术描写之中,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E.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小说虽然没有细致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但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仍能看出其内心的活动和变化。 8.小说多次提到秋天的阳光,有何作用?(6分) 答:                                                                         9.小说中的“他”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0.为什么父亲以前希望“傻弟能有哥哥一半的聪明”,后来却希望“他”“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答案:7.D 3分,E 2分,A 1分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②与“他”阴郁的脸色和心性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了傻弟单纯清澈的心性。③秋天的阳光象征单纯、光明正大的生活,与“林荫道”象征的阴暗、争权夺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 9.①出类拔萃。父亲带着傻弟看他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②争强好胜。a.与姓杨的明争暗斗,想由副职升为正职。b.落于下风时,请父亲出面找刘伯帮忙。③内心阴暗。遭父亲拒绝后,愤然打算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让对方当不了。(每点2分,共6分) 10. ①曾经,“他”出类拔萃,父亲希望傻弟像“他”一样优秀;如今,“他”深陷权力争斗的漩涡不可自拔,父亲希望“他”像傻弟那样单纯快乐些。②这体现出父亲人生追求的变化。从前追求权力地位,退休后看穿名利。父亲厌恶了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希望儿子及早醒悟。③突出了小说对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人际关系的批判。④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表现了他对傻弟的鄙视、不屑”分析不当。B项,真实原因是父亲厌恶了争权夺利的人际关系,不希望儿子继续深陷其中。C项,对文章主题分析有误。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结合全篇文章,分析描写方法看是否是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对小布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分析人物语言,读出语言的内涵;分析故事情节,看小说情节是否完整;结合题干,看与文本是否有出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开头的方法:1、设疑法(悬念法)。这种开头的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作用是营造氛围、环境。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对主题的作用要将文本与术语紧密结合,注意题目中“深化主题”的方向暗示,不能跑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注意从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结合人物的作用。人物的作用往往是体现主题,结构上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推进情节要结合形象的社会意义。一、结合全文,要注意文本的整体;二、答题步骤要全:观点,结合文本的分析即理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