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原因。 答案:(1)①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保障就业信息畅通;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③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 (2)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改革发展、壮大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具有关键作用。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可以焕发活力,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两难”问题指向的是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其次,注意设问对措施主体的的限定,要求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个角度组织分析措施;再次,要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理论层次上,要注意时政热点中的良好用工环境、就业信息畅通等时政知识。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对设问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即分析原因;其次,抓住设问中的信息导向,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经济的重要性,改革——改革的必要性;公司制——公司 制的优点等。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