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用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分生区的细胞 B.如果将植物细胞换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置于乙二醇溶液中的红细胞最终可能会胀破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 答案:B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高中生物2020-2021学年专题练习——生物学热点聚焦题(2)【含详解】
2014安徽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4河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5河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7江苏高二上学期苏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4广东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6广东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湖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详解
2020山东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高考模拟
辽宁省锦州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理综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最近更新
近期,在全国多个地区频频出现HD、HB版假人民币,识别难度较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2009年1月20日公安
以下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当你走在路上,前方突然出现一辆飞速奔驰的车朝你开来,你会赶快躲开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3年、1914~19
I really can’t see anything. His head is____ ofmy view. A.
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PM⊥BC,PN⊥CD,垂足分别为点M,N.求证:AP=MN.
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若以
下列仪器经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容量瓶 ⑦蒸发皿 ⑧坩埚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 ~16题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①)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 A.5 B. C.10 D.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主族的相邻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也诞生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优秀文化
(18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下列实验:保持电阻R1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1的示数分别为2V、4V、6V
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试管、蒸发皿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于1990年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工业上冶
孔子在教育领域最大的贡献是:( ) A.主张“有教无类” B.主张“因材施教” C.思想核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Myfather has just finished ________(mend)the
To be mentally healthy,youneed to good relationshipsw
不同时代的人,其改变世界的行动是有差异的,古人无论如何行动,“天堑”都难以成为“通途”,但今天人们却很容易让“天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