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4.在下列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完篇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1)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②疏食,饮水,曲肱③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注释】①箪:盛饭用的竹器;②饭:吃;③肱:胳膊。 对孔子和颜回的“乐”,你有着怎样的体会和见解?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在材料的范围之内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守护。 《墨子 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高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高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地位较高,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也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梦圆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以礼遇、荣耀,就像《感动中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造出更为精良的匠心制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梦,需要网的保护。社会要动起来,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网,网住了工匠精神,网住了中国未来。 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你我一同编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第一则材料主要讲述了大国工匠的精神,考生构思时,应根据大国工匠精神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进行构思立意。例如,要专心、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耐心等。而第二则材料是关于孔子和颜回对于“乐”的理解,孔子认为只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尽管贫穷,也乐在其中;但如果是不合于道的富贵,则坚决不予接受。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孔子高度地称赞颜回不以清贫为苦,而以乐观的心态追求仁道,刻苦学习。“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考生可据此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要学会生活,减少欲望带来的困惑;要有追求理想的执着乐观精神等方面立意。写作时,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考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例如本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主要是讲述大国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和专业及敬业精神;第二则材料主要讲述孔子对颜回的苦乐观的评价。前者可从敬业精神角度立意较佳;后者可从追求理想的乐观态度,从安贫乐道的贤者精神等方面立意。作为二选一的材料作文题,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选择有利于自己写作的材料进行构思写作即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