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A的角度值最小。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试卷 试题及答案
2017广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7广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福建省泉州五中2014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测试试卷之二
2014浙江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6湖南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8河南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4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5月冲刺联考(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最近更新
从2004年起,我国189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将开始实行年薪制,平均年薪达25万元。有关专家指出:生产和消费的主体都是“经济
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1),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
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图像数据,经由地面应用系统生成首张图片,于2009年9月23日再次向全世界公布。
苦瓜植株中含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作用在_____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必定是作用在______物体上的.(填“不同”或“同一”)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的成立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B.指出“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
若正态曲线函数为,则( ) A.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B.有最大值,没
......
近年来,党中央在正式出台重大决策前,均向各地区各部门和军队负责同志、党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
(8分)如图,质量m,带电量+q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在距抛出点水平距离L处,有一根管口比小球直
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A. B. C. D.
下列对《非战公约》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C.对废弃战争、维护
.读“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⑴图中①、②两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__________。 ⑵A村庄所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灼烧鉴别棉纤维和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奇小说始于唐代,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 “小说”一词始见于《
(07年上海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Miss Zhang speaks so quietly that I can ________ hear her. A
下列历史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中,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是( ) 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孟子提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