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群落)阶段。
答案: (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相对稳定性 不同的耐污能力 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4)次生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