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答案:A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8至2019年高一后半期第四次月考化学专题训练(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
2018至2019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
眉山市高一化学2020年后半期期末考试试卷完整版
2020届高三化学大二轮增分强化练--离子共存的推断
全国2018年高一化学上半年期末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高一下期期末联考化学(2019-2020年A卷)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内蒙古赤峰市)
2019-2020年高一4月月考化学题免费试卷(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
高中化学5014
高二下册期末考试化学专题训练(2019-2020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半期1月考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
最近更新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hellip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既有夏旱又有秋旱的原因。 (2)读图说出我国春、夏、秋三旱皆有的地形区。
如图是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森林面积的统计图.(单位:km) (1)图中的树高表示一个______
No onecould imagine that the _______ well-behaved business
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
不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电解水B.过量镁、锌分别和等质量等浓度盐酸反应C.在碳酸钡中不断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南京大屠杀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类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这三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
设向量a=(1,x),b=(2,1-x),若a·b<0,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某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由于腐蚀,其标签已破损(如图:标签上部的化学式和下部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氧气。由此导致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袁世凯曾说:“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
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下列物质①NaHCO3 ②Al(OH)3 ③Al ④Al2O3中,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假设2012年某国生产M商品的A企业创造的水平价值总量为20万元。如果201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而
Scientists say it may be five or six years ____ it is possib
在数列中,,且当时,恒成立,则数列的前100项和 .
如图所示,下列在使用过程中,属于省距离杠杆的工具是 ( )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