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答案:【解析】(1)①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元素组成;②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2)①纳米铁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②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使下半段恢复燃烧可以把棉芯从烧杯中取出来。(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制取二氧化碳时无纺布包中应是碳酸钙;②工业上用液化空气来制取氧气,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4)①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②其“功”: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 答案:(1)①元素 ②分子 (2)①4Fe+3O22Fe2O3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即可) (3)①2H2O22H2O+O2↑(合理均可) 大理石(合理均可) ②物理变化 (4)①CO(或CO和CO2) ②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