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年),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桓帝、灵帝到建安年间疫病盛行,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10岁时立志从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百姓不能随便接近官员。于是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他总结临床经验,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试治,质经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无不尊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广泛为民诊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答案:(1)原因:社会动荡,疾病流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品德高尚;稳定地方秩序,造福民众。 (2)地位:传承医学,创新医学理论和方法,提出辩证诊治疾病;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宝贵经典;彰显了士人忠孝仁爱、救世济民等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深受儒家所学影响,品德高尚;依据材料中“疫病盛行”得出:疾病流行;依据材料中“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得出:稳定地方秩序,造福民众。即主要从张仲景生活的时代状况、个人素养和政治及其行医追求等角度分析原因。 (2)注意从张仲景对医学的创新、著述地位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角度简析历史地位。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