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3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1分)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1 分)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2分,答到2点即可。)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任务:反帝反封建。(2分)性质:民主革命(1分)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3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