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23—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解释下列词语。(2分) 愠:: 识:: 诲:: 厌:: 25、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温故而知新: 。 (2)不耻下问: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6、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2分) (1)关于学习态度: 。 (2)关于学习方法: 。 27、用课文原句回答:(2分)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28、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1分) 答:
答案:22、愠:怨恨,心里不满。识:记,记住。诲:诱导,教导。厌:满足。23、(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2)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3)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24、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或,学而不厌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等2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