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未遇的暴雨,北京是季节性降水的城市,降水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材料二 7月23日,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重视治理城市水患问题,“大灾之后才有大治”的模式必须摒弃。 材料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已成为中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之一。 (1)分析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对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影响。(8分) (2)分析此次北京市内涝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6分) (3)请你为减少城市内涝献计献策。(5分)
答案:答案:(1)①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或减少。②对岩石圈的影响:土地质量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堆弃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③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④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发生变化。(8分) (2)自然原因:暴雨与降水量比往年多;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湿地、绿地减少,雨水调蓄能力下降。(6分)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制定相关防范城市内涝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