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碟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节选自《明史》)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摘(tì):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碟(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辟诡黠 ②便言多令才 B.①深文诬诋 ②文过饰非 C.①载入私第,弗予直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D.①命优童奏乐奉觞 ②请奉盆缶秦王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纲叩马请自效 B.令典亲军 C.籍故晋王、吴王 D.得王冠服服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王与语,说之 B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北与寇往来其间 皆以美于徐公 C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 D我故射不中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朱亥故不复谢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 ) 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他因为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平步青云。 B.纪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党羽,诬陷异己,诱取财产;假传诏令,勒取官盐;私造武器,图谋不轨。 C.一次在皇宫内遇见他所嫉恨的都督薛禄,击打薛的头,以至把薛打得脑袋裂开而身亡。 D.纪纲犯下了种种罪行,终于落得个被依法治罪,家属也受到惩治的可悲下场。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译文: ②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答案: 1.D 2.A 3.A 4.A 5.C 6. (参考)①捏造罪名陷害上百家大商人,搜刮光了他们的财产才罢休。②你折下柳枝大声说我射中了,以此观测出大家对我的态度如何。 1“奉觞”的“奉”是“捧”的本字,义为“两手捧着”。 2“叩”动词的一般用法,义为“叩头”。“典”本为名词,意为“典册”,即记录亲军的名册,这里活用为动词,为“掌典”之意,即掌管。“籍”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籍没、登记并没收”讲。“服”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穿衣服”讲. 3 A组前“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者,这里后省宾语“之”,可译为“和”“跟”“同”;后“与”,连词,表示联合,可译为“和”“跟”“同”。B组两句中的“以”,均作“认为,以为”讲,在句中均作谓语。C组两句中的“所”,均为助词,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组成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人”。D组两句中的“故”,均为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故意如此,作“故意”讲。 4①写其发迹之前,并非“权奸”。③写皇帝. 5薛禄并没有死,而是几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