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记忆。打开尘封的往事,总会有一些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人物。 请以“与——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 【写作导引】关键是要写出你所填写在横线上的那个人物的个性,以及对你的影响。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前提条件是必须对所写的人物很熟悉。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的人生经历还比较单纯。一般来说,我们最熟悉的人多是家人、老师或同学。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都会深藏着一两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影响过我们人生的人物。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举手投足,会永远地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甚至连我们的人格,都会深深地打上他的人格印记。岁月会老,但美好的记忆不老。写出这个人物的人格魅力,写出这种人格魅力对我们的深刻影响,对我们自己,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对我们所要写的这个人物,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 熟悉所写的人物是一回事。能否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写好,又是一回事。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性格和风采呢?     第一,要认真观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当你经过一个坐在自家门口的杂货商对面、一个抽着烟斗的门役前面、一个雇用马车的停车处前面时,请把这杂货商和门役,他们的姿势、他们的凭着画像的手腕描出来的,包含着他们所有的道德的性质的整个身体的形状,以一种不会使我把他们和任何旁的杂货商或任何旁的门役混同起来的方法,指示给我们罢。并且以一句话使我看出一匹雇用马车和它前后五十匹的马有着什么不同吧。”     著名作家艾芜谈怎样练习写人物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拿自己储蓄得很多的民众口语,去替自己所见的人物或熟悉的人物作素描,这就是练习写的第一步功夫,我们要办到把我们看见的人物,用语言活灵活现地画在纸上,使没有看见过这个人的,只要读了纸上这段素描的文字,就能认出来。”     两位文学大师的话给了我们相同的启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特征,细心观察是第一步,即使是熟悉的老师,也要认真观察(或回想)他的特征,包括体征、语言、个性化的细节等。     第二,要悉心揣摩。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谈到《水浒》的人物描写,曾引用过一则故事: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图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对这则故事,茅盾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茅盾先生不愧是写作大家,深得文学创作三味,对于人物描写的个中甘苦,自有心得。在我们的记叙文写作中,揣摩人物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写熟悉的人物还要揣摩么?回答是肯定的。揣摩什么呢?答日:揣摩其性格特征,揣摩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一个”“人物”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通过揣摩,去寻找人物行动的内在逻辑。把人物的性格揣摩透了,笔下的人物就会活起来。     第三,要倾注情感。作家对所写的人物要充满情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是鲜活的,具有个性的,也才是感人的。不止一位作家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写作不是用墨水,而是蘸着自己的血肉。这血肉,主要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指作家写作过程 中付出的精力(像其他各行各业的脑力劳动者一样),而是指作家对所塑造的人物倾注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所付出的要更多一些,更艰苦一些。当然,期间所体验的创造的幸福也要更多一些。伟大作家都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应培养学生这种写作态度。不仅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物,还要写自己最有感情的人物,而且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写。这不仅是写作技巧,也是写作态度,还关系到真诚做人。     第四,要合理想象。中学生习作常常会碰到能否虚构事件、人物的问题,它和写熟悉的人和事又是怎样的关系?我们提倡中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因为只有熟悉,才能写好。不熟悉的人物往往写不好。一般的中学生毕竟不具备作家那种生活阅历和驾驭题材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中学生写作就只能写实,就不能做一些合理的想象,或者说叫虚构。虚构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而且必须。“熟悉”,是指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虚构”,是指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和细节,使人物变的得血肉丰满起来。当然,可以虚构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著名散文家柯灵说:“人物靠情节来表现。情节是生活的诗意的概括。情节 的组织应当是有机的,有生活的。曲折离奇,生拼硬凑,矫揉造作。这只能是匠艺,而不是艺术。”简言之,虚构要合理,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想象的事要讲究分寸,注意分寸。何时该收,何时该放;何处该扬,何处该抑;何处该详,何处该略。这些都是分寸问题。再如,写人物的活动,要尽量使其成为故事的有机部分,从这个角度上间接地做到为主题服务,这样不但使内容更为充实,情节也可以充分展开,让人觉得丰满而富有感染力。古人所谓笔无虚文、笔无闲笔,就指这个。    【范文展示】 与好好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     好好先生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也许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叫他,但是这并不重要。     他是初二的下半学期走进我们教室的。他说:“从这星期开始就由我来上你们的数学课。只要你们认真完成《精编》,我保证你们都能在中考中考到118分以上。”我们说,真的吗?好好先生说:“当然啦,只要你们一道道都认真做,都弄清楚,就不成问题。再说,如果你们故意和我作对,故意考不到118以上,我也是没办法的。”     于是,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好好先生也笑了。其实,好好先生笑起来是很有特点的。一笑起来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务线。然后嘴角扬起,但还是遮不住那七倒八歪的牙齿,同时头要上仰30度到45度,作释然状。     然后好好先生开始鼓吹他当年是怎样教他的学生听话做《精编》,然后中考数学考了120分的事情。后来我们就很认真地做《精编》,以至于后来好好先生表扬我们是他教过的最好的班级。我们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相处的第一个学期。期末,我的成绩是96分,好好先生很满意,爸爸妈妈也很满意。     第二个学期开学,第一堂数学课,还是好好先生。他说这个学期很紧张东西很重要,大家要好好努力,这样中考都能上115分。我们很紧张地看着好好先生,啊!减函数啊?这么快就跌了啊?好好先生解释说,上学期是要给你们信心的,看看,期末考平均分年级第一。然后他保证下次不会再跌。好好先生很敬业。比方说,对待那些懒鬼天天都督促他们订正作业,再比方说,他在自习课上以非班主任的身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看大家有没有不懂的题目,可以马上解决的。好好先生上课其实也很有趣的。每次好好先生都是看一看手表,然后用一成不变的语调说,我们开始上课了。噢,上课,然后全班站起来说“老师好”。每次快下课的时候.好好先生就会问,还有几分钟下课啊?我们说还有2分钟,好好先生就会丢下粉笔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讲。我们下面就起哄,叫他讲一个笑话。好好先生就笑笑说,大家做作业吧。     语文课,语文老师满面春风进来,然后说,要不要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啊,你们数学老师有点不对啊,他经常来我这儿看你们的语文成绩,然后笑嘻嘻地跑掉了,是不是有当班主任的野心啊。好好先生要当班主任?这个念头挺新鲜的。如果好好先生当班主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用每周星期一不穿恶心的校服?在教室里肆无忌惮地吃饼干,吃泡面?还是不用每星期都必须形式化的大扫除,黑板报……?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遐想,只不过……可惜的是,遗憾啊,好好先生不是我们的班主任。     可令人意外的是,班主任兼英语老师说,暑假他就要去美国了,一年的进修和学习,于是英语老师说过的第二天,好好先生走进来,我们问,下学期谁当我们的班主任啊?好好先生又笑笑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学期我当班主任——全班欢呼。     进了初三,一切都使我们变得麻木,一个个脸上都写着憔悴,可是在数学课上我们总是很开心。     快开运动会了。可这只是初三生活的小插曲,什么音符,什么节奏,什么曲式都与我们无关。毕竟我们的主旋律都印在书本里。但是好好先生又不是那种随便的人,他把运动会的报名单看了4遍,然后亲自跑到教室来宏观调控。即使是插曲,插曲也有插曲的亮点,在若干年后,我们会记得运动会上最后的身影,而不是试卷上的笔痕。     我一直不太相信宿命,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120分的卷子,我考了117分。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我是现实主义者,知足者长乐。我正在盘算怎么过十一长假时,就听见同桌悠悠在抽泣,她说,好好先生……她没有说下去。可我隐约地听见了“好好先生”的声音。她说,由于学校的安排,他又要去教某某班, 同时还要兼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就从下星期一开始不当我们的班主任了,这个消息使整个教室充溢着不满和愤怒。 可是好好先生却笑着说,有教师会来填补我的空缺,他也不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笑得那么坦然。可是很多人都哭了。包括我和悠悠。  星期一我们又换上校服……整个教室一片死寂,数学课后他说了一句话,我当过班主任的班级,运动会上一定是冠军。你们要好好努力啊,于是弹了弹身上的粉笔灰,走出了教室。 于是,运动会上的我班,不仅是一千米的冠军还是年级总分冠军……     历史一页页地翻过,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野心……”好好先生“不出意外的话……”都一幕幕地在眼前回放,这使我不得不开始相信宿命。翻开一张张照片,运动会上,大扫除中……不经意的发现,总会有个熟悉的身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拼搏。分享着我们的感动。     其实在一起就已经很完美了,何必要追求一个名份呢。这个世界最动人的颜色,却是泪水和岁月洗刷不去的,而有眼泪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经历过感动的事。     我一直认为应该为好好先生写些什么,因为他让我懂得了真诚和感动,他让我又拾起初中那段很幸福的时光。     点评:     写老师的文章很多,可这篇文章写得有些特别。或者说,主要不是文章特别,而是老师有些特别。这位好好先生,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言论,没有什么感人肺腑的举动,仅是凭着对学生的真诚和坦率,在全班同学的心中留下了没人能够替代的位置。说起来,文章的写法还是有些特别。小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笔墨散淡,其实却是处处留意,处处用心,谐中有庄,谐中有情。不过是为了和好好先生的性格和谐一致.故意采用了一种满不在乎的姿态和轻松随意的风格。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