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历史
题目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西汉统治者从秦亡的过程中得出了什么教训,从题干的材料可知西汉统治者错误地认为秦是因“孤立”而败,即在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西汉统治者大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正确答案为A。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 试题推荐
历史 试卷推荐
2019届高三前半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历史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江西省高安中学)
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中学高三开学历史试卷
天津市在线免费考试
2017-2018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考试完整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
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下半年练习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苏省启东中学)
江苏2019年高二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题免费试卷
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018-2019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题免费试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
2018-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题(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最近更新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碳酸钙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12.5g样品加入到稀盐酸中,产生CO2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
下列性质适合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 ℃,易溶于水,水溶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种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与玩耍会造成土壤板结,进而影响草的生长。
如图B-8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
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与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联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和
△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0~13照。(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相关知识,回答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差异 B.降水条件差异
俄罗斯的大部分国土和大部分人口分别在 A.亚洲、亚洲 B.欧洲、欧洲 C.欧洲、亚洲 D.亚洲、欧洲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尚无法律明确国家元首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没有国家元首。实际上,我国不仅有
......
岩石圈是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球部分的统称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洗洁精除油渍 B.洁厕精除锈斑 C.干冰制冷 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2分)下列框图表示各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反应物、生成物及溶液中的水均未标出。已知常温下D、E、F、H、L、N
如题18图所示,实验室内有一竖直放置的U形玻璃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向上.内有液体将一段理想气体封闭在右侧,左、右两侧液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