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9-11小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句3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 庄子《逍遥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小大之辩 辩:“辨”,区别。 C、众人匹之 匹:比 D、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翼若垂天之云 审容膝之易安 B、以游无穷者 猥以微贱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11、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12、翻译下列句子。(共9分,每句3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③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译文:
答案:9、D /至,名词,极点,最高限度。 10、D 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之:均作结构助词,上句,的;下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凭……身份。 C均作介词,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 11、D(A论证“小大之辩”;B宋荣子没有成功之后的懈怠;C列子并没有“树立至德”。) 12、翻译下列句子。(共9分,每句3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来者,可追)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举,劝,非) ③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奔驰,日笃,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