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庄子〉二则》,完成14-17题。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谋报浑沌之德 德:恩, 恩情。 B.人皆有七窍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 疾视:很快地看。 D.已无变矣 无变:没有反应了。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之帝为倏 之:的。 B.以视、听、食、息 以:按照。 C.子无以鲁国骄士 以:因为。 D.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 其:这里指杨震。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沌待之甚善 译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 B.尝试凿之 译文:(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方虚骄而恃气 译文:正虚狂骄傲又充满一股血气。 D.犹应向影 译文: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而有所反应。 17.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倏”“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来做神的名字,意在说明二神做事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B.《浑沌之死》认为无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机智等小聪明,本性将遭到破坏而死亡。 C.《呆若木鸡》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D.《呆若木鸡》在写法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有想象……不蔓不枝,典雅古朴的语言,使寓言故事意境幽远。
答案:14.C 15.B 16.C 17.A 【参考译文】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第Ⅱ卷(共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