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 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 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编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夫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 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 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 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他 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试列举一个在此运动中湖南人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2)材料二表明此时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后来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 一个怎样的“根本的转变”。这种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产生了 怎样的负面影响?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答案:(1)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兰州织呢局 (2)采用温和的主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革新政治主张;从对满清存有幻想到要推翻满清政府。 (3)从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从思想上反对专制,维护民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技术层次。体现在洋务派运动。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第三阶段:思想层次。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解析】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2)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青年时代孙中山求见李鸿章上书陈述清朝利病结果连李鸿章都没见到当时他对满清政府依然保有幻想认为通过不流血的改革可以让国家复兴;是上书失败后,孙中山的思想改变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才能走上复兴的道路孙中山的变化从对满清存有幻想到要推翻满清政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从思想上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4)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层次。洋务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 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 第三阶段:思想层次。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洋务运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中国宣传西方思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