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之肾”。 材料一: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 材料二:2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2万亩的增加速度日长夜大,然而随着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湿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描述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化:______。 (3)河流湿地(包括湖泊)有哪些生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湿地被破坏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崇明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把淮涂围垦和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6)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崇明岛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是湿地良性循环的典范,不幸的是20年前几乎完全消失,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被围垦消失。 (3)①调蓄洪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补充地下水,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4)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工业、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城市、工矿、交通大量建设用地的占用等。 (5)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人类活动直接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6)由于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淤积在库区,崇明岛的沉积物减少,在海浪和潮汐的侵蚀下,崇明岛的面积有可能减小。 (7)在市场价值规律冲击下,种桑养蚕的收入低于办工厂、做生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污染,使鱼塘尚存,桑树不见。 此题以“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来考查湿地的定义、作用,以及湿地被破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