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引自《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引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2分)。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谈到了“求同存异”方针,当时亚非国家求同存异的共同基础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求同存异”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4分)。 答案:答案要点及解析: (1)(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思考目的,联系中国的现状和立场思考相似处及理由)出发点: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相似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2)(“同病相怜”、“利已利人”)共同基础:共同的遭遇和加强团结合作的共同任务。作用:“求同存异”的方针,使新中国外交取得新成就;推动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亚非会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