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化学
题目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 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 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该反应中A、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新课结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初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下半期中考模拟免费试卷完整版
2019届初三后半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题开卷有益(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
2019届初三上册质检化学题带答案和解析(湖北省十堰二中)
昆明市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期中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武汉市九年级化学2017年上学期月考测验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至2019届初三下册第一次月考化学题免费试卷(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等县内八校)
2019年九年级下半年化学网络考试试卷
2018届九年级前半期期中考试化学免费试卷(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
最近更新
(2011·新课标全国卷·T23)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
It's dangerous to be ________ to the virus without any prote
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为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作出不懈努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
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
x2-2x-2=0;
Theworkers in this factory work_____ 10 hours a day.
下列事实能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的是: A、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 B、用氨水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C、0.1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常温下,在氢氟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 (H+)/c(F-)的变化趋势是 A. 无法确
I have read ______ book and I've learned ______ . A.a gre
下列图示中说法正确的是()
如图5-2-4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使物体随着斜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通过一段位移,则( ) 图5-2-4A.静
An Australian man who has been donating his extremely rare k
下列反应中,能瞬间完成的是 ()。A.硝酸见光分解B.硝酸银溶液与盐酸的反应C.漂白粉失效D.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①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②,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待坐良
(09年宜昌一中12月月考理)复数则的值为( )(A) (B)1 (C) (D)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3m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左端固定着一根轻弹簧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右端以未
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完全正确的是()A B C D 铜的冶炼 铁上镀银 防止Fe被腐蚀 构成铜锌原电池 A. A B. B
下列关于右面有关两幅图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希腊罗马的奴隶都积极参加竞技体育 B.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地位低下 C.奴
New Yorkers and visitorsto the Big Apple will get to ring in
Twopeople came to look at the house, _____ wanted to bu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