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10分)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请回答:(1) “中国传统经济”指什么?(1分)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4分)(2)导致“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3)你认为材料反映的现象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 答案: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自然经济);(1分)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拥有部分土地;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分)(2)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2分)(3)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改新等等。(3分)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得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