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言论 出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春秋》 “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1)材料一反映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3分) 材料二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太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3)材料四中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
答案:(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3分) (2)①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②火药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败 ③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4分) (3)图一:狂放不羁;图二:注重规范法度。时代特征: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