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将一定量铜与足量浓硝酸充分反应,可以得到6.72L NO2气体(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反应后溶液体积为100mL,则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若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7分)(1)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2)1.5mol/L(3)2.24L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同步检测考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化学2019年下册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2018至2019高一下半年期中考试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
辽源市2018年高一化学上半年期末考试同步练习
晋江市2019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月考测验在线做题
天津市高二化学2018年前半期期中考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龙岩市2019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2019届高三上半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安徽省合肥市)
楚雄永仁一中高三化学上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
宜宾市免费试卷完整版
最近更新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椭圆上的点满足,且的面积.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
下列操作会促进H2O的电离,且使溶液pH>7的是: A.将纯水加热到90 ℃ B.向水中加
第三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把答案
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为: C.所有碳原子可能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正确叙述是:①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相重合 ②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有结冰期③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
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落户湛江市东海岛试验区,对我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酸雨。以下关于酸雨的说法
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啜泣 层峦叠嶂 嗑碰 义愤填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32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9%,充分说明了坚持公有制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2)有毒气体且造成空
如图5-3-21所示,半径为R的圆板做匀速转动,当半径OB转到某一方向时,在圆板中心正上方高h处,以平行于OB方向水平抛
23.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为这组漫画拟写标题:
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
请阅读下面短文,把A—D四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然后完成下题。Weddings(婚礼)are im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氧气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中国申报了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福建宁德地质公园均得到认可,被正式列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我国首部用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法律。这反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
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
(2009南通调研)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默写填空(5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