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图”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    年代。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接近1%,每年出生人口达    万左右。 (2)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的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 (3)读“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1953年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5%左右,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在1995年,2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数明显减少,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 (4)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型”到基本转变为“现代型”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但不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尽相同。请结合下表资料(1994年部分省市区家庭人口、孩子数量、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统计)谈谈体会。             子女数量构成(%)           一孩 二孩 三孩 育龄妇女平 均年龄(岁) 家庭平均人 口(人/户)   全国 62.75 27.75 9.50 22.73 3.89 上海 94.15 5.85 0.00 24.09 2.99 山东 75.49 19.91 4.60 24.32 3.60 陕西 58.31 32.45 9.24 22.41 3.96 广西 51.59 34.04 14.37 22.74 4.69   答案: (1)60 1300 (2)1960年前后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大幅度波动,与当时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有关。 (3)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战争状况结束,社会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国泰民安,造成出生率大幅度提高。1995年,2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口数明显减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4)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生育率低,人口出生率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中西部省份经济不发达,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生育率相对较高,人口增长快。   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数据,同时只要知道当前我国的总人口为13亿左右,就可以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算出每年的新增人口。第(2)题,需联系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作答。第(3)题,解放初期我国人口的出生率高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而20世纪70年代出生率的下降是政策因素在起作用。第(4)题,表中上海、山东属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陕西、广西则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地理 试题推荐